根据现有资料分析,在小学教学场景中,DFRobot行空板K10的使用普及度明显高于M10。以下是具体依据和原因分析:
1. K10的定位更贴合小学教学需求
-
专为低龄学生设计:K10主打“零基础AI体验”,集成摄像头、麦克风、扬声器及多种传感器(温湿度、光照、加速度计等),无需外接设备即可完成人脸识别、语音交互等AI项目,大幅降低教学门槛。
-
图形化编程优先:支持Mind+图形化编程和MicroPython,符合小学生从直观操作到代码过渡的学习路径。相比之下,M10需运行完整Python和Linux系统,更适合初中以上学生。
-
开箱即用的AI功能:预装人脸检测、宠物识别、二维码扫描等模型,教师无需配置即可开展课堂实验,例如雕庄小学的AI培训中,教师通过K10快速实现图像识别项目。
2. 教育政策与课程适配性
-
官方教学套件以K10为核心:DFRobot推出的“小学信息科技基础教学套件”明确指定K10为主控板,配套30课时课程,覆盖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指南》中六年级“过程与控制”模块,强调实时数据可视化与基础物联网实践。
-
M10侧重进阶应用:M10被用于初中“物联网服务器搭建”等复杂场景(如运行本地SloT平台),而小学课程更注重传感器控制、简单AI交互等基础能力,K10的轻量化设计更匹配。
3. 实际教学案例验证
-
小学培训与项目实践:2025年3月,江苏省芮清网络名师工作室在雕庄中心小学开展“基于K10的AI教学案例”培训,教师反馈其操作简便、功能集成度高,适合激发学生兴趣。
-
成本与维护优势:K10采用MCU(ESP32芯片),功耗仅0.5W,无需散热设计;而M10需CPU(RK3308)和Linux系统,功耗达2W,成本更高且维护复杂,小学机房批量部署时K10更具性价比。
10与M10核心差异对比
下表总结两者在小学场景的关键区别:
特性 | 行空板K10 | 行空板M10 |
---|---|---|
适用学段 | 小学全阶段(尤其3-6年级) | 初中/高中(需一定编程基础) |
编程方式 | 图形化 + MicroPython | 完整Python + Linux系统 |
AI功能 | 预装模型,离线语音/图像识别 | 需外接设备,支持复杂模型部署(如YOLO) |
功耗与成本 | 低功耗(0.5W),千元级 | 高功耗(2W),成本较高 |
教学案例 | 雕庄小学AI培训、小学信息科技套件 | 初中物联网服务器项目 |
结论
-
当前小学教学中,K10是绝对主力:其高集成度、图形化界面及政策配套优势,使其成为小学AI启蒙和物联网入门的最优解。
-
M10在小学使用较少:仅个别拓展项目可能涉及,但普遍适用于初高中进阶教学。
若小学教师需开展编程启蒙或简单AI项目,优先选择K10;若涉及Python深度学习或服务器搭建,再考虑M10。